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榜样力量

榜样力量

不抛弃,不放弃,闪闪发光,她是学生心中的“志凤姐”→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02-03 点击量:

图片


图片


唐志凤,女,中共党员,讲师,在读博士。2017年4月至今她任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专职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思政教师、党建组织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年级负责人和“学生党员工作室”指导老师。7年间,唐志凤先后担任2015级1-6班、2018级1-12班辅导员、2024级13-16班、19-20班辅导员。她曾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文化育人先进个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标兵”、广东医科大学2024年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唐志凤热爱学生工作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等研究,善于把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科研成果,累计发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3篇,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3项,获省级以上表彰11次,校级表彰12次。


图片

右一为唐志凤



用心、用爱、用情帮助学生




作为一名辅导员,唐志凤老师是骄傲的,她认为辅导员身处育人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成长影响最大,是一个光荣而崇高、平凡且琐碎、充实又幸福的职业。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唐老师时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心中爱、眼中光“浇灌”每一位独一无二的学生,用口中理、腹中策“助燃”每一位学子的青春梦。学生工作无小事,唐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甘做教育的“燃灯者”,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做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学校安心的高校辅导员。


图片


唐老师认为:辅导员要经常深入课堂、深入宿舍,与学生亲切交谈,了解学生最新状态和诉求,只有深入学生,深入实际,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动态。跟学生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只有善于倾听学生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才能打开学生心扉,帮助学生解开心结。此外,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心理异常状态的表现和心理发展特征,做到遇事不慌不乱,始终把学生成长成才摆在第一位。


图片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不辜负每一份期待




Y同学,由于所学专业并非其所爱,入学后便无心向学,沉迷于看小说、打游戏,连续留级两次。留级后,Y同学适应不了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成绩始终未有起色,多门次课程未通过。唐老师接手该生后,首先向Y同学之前的辅导员、同学及家长了解他的综合表现,全面掌握Y同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爱好等信息。经了解,Y同学父母也多次劝说无果,无可奈何,这使辅导员万分苦恼,面对“二次留级生”,唐老师的职业良知告诉她: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图片


首先,唐老师主动约谈Y同学,希望能深入倾听其内心声音,与之拉进关系,因为新班级、新同学、新辅导员对他而言都是陌生的,会自然产生抵触和不信任心理。果不其然,唐老师被他爽约6次,但第7次约他的时候,他居然按时赴约,并跟唐老师道歉说:“前几次就是想考验一下老师的耐心,看看老师是否知难而退,谢谢老师的坚持与不放弃,从今天开始我跟自己和解了”。通过这一次长谈唐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了Y同学的情况。为顺利让Y同学跟上学习步伐,唐老师通过邀请学委、舍友、学生党员对他进行“一对一”帮扶,让他慢慢融入班集体,并帮助他制定学习计划,让他重拾学习信心,同时也给予他一定压力,告诉他:如果再次懒懒散散,将面临被退学风险,希望他对自己的前途负责。最终,在大家的协同帮助下,Y同学顺利完成见习和实习任务,并顺利通过所有补考重修科目,顺利毕业。毕业典礼那一天,Y同学在会场外等着唐老师,郑重地给辅导员鞠一躬,同时父母也出现给辅导员送了一束花,那一刻,唐老师成就感满满,原来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






以“学生党员工作室”为依托

让党员教育管理走“新”更走“心”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大意义。唐志凤老师聚焦“多样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党建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史国史,让广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志愿服务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志愿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高效性,由点带面辐射全体同学,充分发挥党建育人作用。


图片


图片


2017年4月以来,唐老师以“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党员工作室”为依托,以“四个一工程”为硬标准,坚持“党员教育管理+学生发展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这里的“四个一工程”是指“研读一本红色书籍、参加一周志愿服务、开展一次社会调研、帮助一名困难同学”。为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工作室打造了24小时不打烊的“党史学习现场教育阵地”,成立了宣教小组,开展了读书分享会74次、学院党建大型活动12次,参与学生过万。工作室公众号发表推文800多篇,阅读量20w+。7年来,工作室组建“红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服务、义诊义教,足迹包括东莞、湛江、茂名、信宜、高州、化州、梅州、汕尾等地,受益群众近5000人,先后获得了中青网、共产党员网、大学生网报、东莞阳光网、东莞热线、茂名晚报、信宜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获奖情况

1.2017年,论文《基于“易班”平台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研究》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

2.2019年,论文《新时代提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三重维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优秀论文”

3.2019年,论文《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三重维度》获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三等奖”

4.2020年,论文《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论文“二等奖”;

5.2021年,案例《未雨绸缪,拯救生命——一例由重度抑郁引发的自杀危机干预案例》获广东省学生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二等奖”

6.2021年,论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问题研究》获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

7.2021年在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8.2022年,案例《以“学生党员工作室为依托,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荣获广东省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一等奖”

9.2023年,案例《善用"00后学生党员宣讲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荣获广东省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三等奖”

10.2022年12月,与陈珊、丁喜生一起主持的项目《以“学生党员工作室”为依托,让党员教育管理走“新”更走“心”》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

图片
图片

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3项


1.广东省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研究;

2.广东省2018年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基于“易班”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专项课题: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研究;

4.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8年课题:基于“易班”平台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研究”;

5.广东医科大学课题:“精准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6.广东医科大学课题:脱贫攻坚视域下高校建档立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研究;

7.广东医科大学课题: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关键问题研究(2019)。

END

出品 | 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

图 | 何佳奕

编辑 | 罗毅

责编 | 娜力开扎、匡思蕾、卫家乐、亓艳丽

审核 | 谢孝东

审发 | 雷鸣

图片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图片


【广东医学工官微运营中心】

官微投稿&加入我们:kuangsilei@gdmu.edu.cn


地址: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

邮编:524023/523808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274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