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夏童,中共预备党员,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大学期间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院级团学干部代表等10余项,i志愿时长406h,共获荣誉55项(国家级6项、省级2项、校级29项、院级18项),发布新闻稿共14篇(国家级5篇、省级3篇、市级3篇、县级2篇、校级1篇)。
在担任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期间,杨夏童慎重处事、热情办事、全心尽事,大到开学季与毕业季的各年级团组织关系转接和各项团务工作对接,小到每月团费缴纳提醒,她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荣获广东医科大学优秀学生骨干的称号。
作为院级团学干部代表,杨夏童参与了广东医科大学2022年大学生“青马工程”暨团校培训班并担任第三团支部的纪律委员,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其所在团支部获得“优秀团支部”的称号。作为本科生第九党支部的优秀中共预备党员,她受邀向24级团支部书记们分享入党故事及成长经历。在向党组织靠拢的道路上,她获得“笃行二十大精神”主题团课竞赛二等奖、广东医科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这些经历让她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向目标奋进。
在任职宁养义工服务队副队长期间,杨夏童带领服务队协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养院医护人员,开展了系列“宁养服务”,致力于在湛江市发展临终关怀理念,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队伍服务时数累计25420小时,荣获志愿集体标兵称号,同时该项目荣获第八届健康卫生日三星级公益项目等荣誉。
在任职班干部期间,杨夏童凝聚班级力量、稳抓学风建设。她所在的临床49班在学业和综测成绩上位列临床医学专业班级双第一(1/21),为零补考班,获优良学风班等荣誉,她也被评为学风建设优秀班干部。
杨夏童在兼任各项组织学生干部的同时,也不曾懈怠学业。她的学业排名前3%,综测排名前0.3%,荣获国家奖学金、综合奖学金一等奖、学业奖学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广东医科大学决赛金奖等多项荣誉。自被选拔进入临床卓越班,她跟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导师张惠婷老师的步伐,深入神经病学领域,参与门诊查房、开展基础实验、承担临床试验。
通过参与神经内科门诊查房,杨夏童提升了临床实践技能,深刻领悟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独特诊断方式,掌握了神经系统查体、神经影像学解读等临床技能。
为深入挖掘科研创新潜力,她进入了广东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广东省衰老相关心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学习,开展了基础实验,承担了一项关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她主持申报的关于丁苯酞治疗及血小板微粒的变化的项目,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为全面拓展临床研究思维,她学习掌握了《玉屏风颗粒用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症状的临床研究》等3项肺疾病临床研究方案,参与了病人随访及药物回收。
大学期间,杨夏童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被评为广东省二星级志愿者,获广东医科大学优秀志愿者、公益服务奖等荣誉。她连续三年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凭借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融水苗族自治县党委宣传部等媒体平台上发布的14篇新闻稿,连续2年获得优秀通讯员称号、“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奖等荣誉。
为宣传苗族特色文化、擦亮乡村振兴青春底色,杨夏童作为青春助农实践团文宣部部长,在去年带领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立足粤桂协作计划,开设医学科普课堂,播撒医学种子,协助了中组部 “组团式” 医疗帮扶专家开展2次便民惠民义诊,开展了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点医疗服务利用现状的社会调研。她还从青春视角,推广了苗绣、苗银等苗族特色饰品,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宣传了苗族文化。
在她与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团队荣获广东医科大学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23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团队以及2项国家级立项等荣誉。她自己凭借作品《探寻非遗,坚守匠心》获得了2023年高校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社会风尚类视频作品TOP100。
杨夏童说:“医学之路虽长且艰,但只要我们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就一定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我们与杨夏童一同奔赴医学之路。
出品 | 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
图 | 宫珏
编辑 | 钟栩祈
责编 | 亓艳丽、卫家乐、匡思蕾、娜力开扎
审核 | 谢孝东
审发 | 雷鸣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广东医学工官微运营中心】
官微投稿&加入我们:kuangsilei@gd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