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微心理 | “聚光灯效应”——或许他人并没有在注意你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11-03 点击量:

路上不小心摔一跤,你边起身边四处张望,生怕路人见到你的狼狈;

发了一条朋友圈,你特别在意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下意识去迎合别人的期待;

不敢当众讲话,还未开口就心跳加速,担心自己会结巴脸红,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窘态”。

大家有没有以上类似的经历呢?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心心子温馨提示:你可能已经掉进“聚光灯效应”的陷阱里噜~


科普小贴士

何为“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也称“焦点效应”,是心理学教授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在1999年提出。主要表现为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放大自己的问题,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从而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换句话说,我们很在意自己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以至于我们倾向于认为他人对自身的关注程度,会比别人实际给予的要多得多。我们总以为出丑会被所有人注意到,其实并非如此,别人或许当时会注意,但事后马上就淡忘了,又或许并没有留意。


产生“聚光灯效应”的原因

(1)主观偏见:我们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觉得自己正处于一盏时刻被人们注意到的“聚光灯”下,从而错估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放大自己行为的严重程度。实际上他们和你一样,都认为自己处在聚光灯之下,在“灯光璀璨”中,你并不会特别被注意。

(2)透明度错觉:我们总是能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从而高估自己内在状态的外露程度。但实际上,多数的心理感受都难以被他人察觉,往往只有很明显的身体特征,如发抖的手、额头的冷汗等,才能让别人意识到我们正处于行为失态后的焦虑之中

克服“聚光灯效应”小妙招

(1)转移注意力:将注意焦点从事件中转移开来。四处观赏风景,看看周围的他们都在做些什么,或是想想待会吃什么,去哪里,又或者到操场跑一圈,静下心来画一幅画…… 总之,做自己喜欢的、富有意义的事情,用快乐积极的情绪代替焦虑与尴尬。

(2)积极的自我暗示:研究表明,他人对于你的注意力只有你认为的一半。所以,现实生活不是“楚门的世界”,需要不断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强化认知。比如在演讲之前对自己说:“我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人肯定也和我一样紧张。”

(3)调节呼吸,伸展身体:在比较紧张尴尬的情况下,躯体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心悸、出汗等症状,这时适当地伸展身体,做几个深呼吸,配合心理上的暗示,比如冥想、渐进式放松,相信你会舒服不少。

(4)看淡他人评价:每个人经历不同,三观各异,懂得包容和接纳别人的眼光也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无论是言者无意,还是听者有心,都没有必要过度解读。总会有喜欢和不喜欢你的人,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拒绝自我pua,成为自己生活的“甲方”。

聚光灯效应从来都不是人格缺陷、性格短板,它是我们面对关注和大众评价时的正常生理反应。你可以允许自己安安静静地长蘑菇,也可以壮志凌云地尝试多种可能;你可以做一朵执着向阳的葵花,也可以成为一株外刚内柔的仙人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无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聚光灯并不可怕,偶尔在聚光灯下释放自己的魅力,也未尝不可呢?大胆地做自己就好啦。


地址: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

邮编:524023/523808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27474号